努力在中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

2012-11-13 08:58:28 [来源:华声在线-湖南日报] [作者:记者 唐婷] [责编:周诗芃]
字体:【

  湖南代表团讨论现场气氛热烈,代表们踊跃发言。

  罗海艳代表在讨论报告时发言。本报记者 张目 摄

  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

  ——访党的十八大代表、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徐守盛

 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号角。湖南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,实现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?大会期间,党的十八大代表、省委副书记、省长徐守盛在湖南代表团驻地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。

  “报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”

  “胡锦涛同志所作的党的十八大报告,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,无论在理论层面,还是实践层面,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。”徐守盛说,聆听报告,我们倍感振奋、备受鼓舞、倍为感召。

  徐守盛说,报告通篇贯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灵魂和主线,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。报告把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列宁主义、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,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。报告总结十年来的奋斗历程,无可辩驳地展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力量;对举什么旗、走什么路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这四大核心问题的科学解答,构筑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行的共同理想信念;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全面规划,必将铸就科学发展新辉煌;对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要求,为我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进提供了强大保障。

  “探索出了一条湖南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”

  徐守盛说,这些年湖南结合实际,践行科学发展观,实现了从“一化三基”到“四化两型”,再到“两个加快”、“两个率先”的战略提升,探索出了一条湖南特色的科学发展路子。主要是促进“四个统一”。

  一是促进速度与质量的统一。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义,正确处理“快”与“好”的关系。一方面,把保持较快发展速度、做大经济总量,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关键。另一方面,更加注重优化结构、提升质量、增强后劲,提高发展的全面性、协调性和可持续性。2002-2011年,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.6%,总量达到1.97万亿元。

  二是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、生态效益的统一。从制度、机制、政策上努力,把改善民生、保护生态与扩大有效投资紧密结合起来。加强节能减排,严格环境执法,全力推动十大环保工程建设。2011年,全省财政民生支出达到2301.2亿元,占总支出的65.4%。全省县以上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61.9个、36.6个百分点。一湖四水水质达标率全面提高,14个市州空气质量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。

  三是促进内生增长与广借外力的统一。一手抓扩大内需,走内生增长、创新驱动的路子。一手抓扩大开放、合作发展,积极推动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,加强与国家部委、中央企业的对接合作。目前来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25家。

  四是促进核心带动与多点支撑的统一。在一如既往做大做强长株潭的基础上,努力培育长株潭、湘南、大湘西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四大战略支撑点。

  “可以说,过去10年,是我们发展最好、最快的10年。这条路子我们要坚定不移、始终不渝地走下去。”徐守盛说。

  “致力促进经济总量、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”

  徐守盛说,贯彻落实报告精神,最关键的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,坚决维护中央权威,坚持实事求是,立足湖南实际,狠抓贯彻落实,做到“四个致力”。

  一是致力促进学与用的紧密结合。认真学习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、新观点、新目标、新举措,确保学通吃透。紧密结合实际,将报告中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,落实到具体项目、贯穿于工作始终,使党的十八大精神早日转化为科学发展新成效。

  二是致力促进经济总量、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同步提升。始终把加快发展摆在首位,严格遵循自然规律、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规律,握紧拳头保发展重点,集中力量办民生大事,同步提升我省的经济总量、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,努力实现转型发展、统筹发展、创新发展、可持续发展、和谐发展。

  三是致力建设“四化两型”。要按照报告“五位一体”的全面部署,坚决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切实把尊重自然、顺应自然、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付诸实践,力争迈稳步、不停步、年年有进步,确保走科学发展路。要加快建设全面小康,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;加快建设“四化两型”,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。

  四是致力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。不断扩大财政民生投入,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,持之以恒地为民办实事,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化、长效化、机制化。不断提高发展的民本效益,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,加快完善利益分配机制,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,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、信访维稳等工作,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,共建、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。

  (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)

要闻速递

专题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