幸福路径——湖南代表纵论保障和改善民生/图

2012-11-11 09:12:10 [来源:湖南日报] [责编:周舜]
字体:【

  11月9日,隆回县三阁司中学学生在享用营养餐。2011年10月起,我省有37个县市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,惠及中小学生165万人。 曾勇 摄

  

  马勇代表

  

  向力力代表

  

  史耀斌代表

  本报记者 张目 摄

  

  2012年9月2日,花垣县城南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区鸟瞰图。近年来,我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,多方筹措资金,建成大批保障性廉租住房。(资料照片) 潘尚德 摄

  【提要】

  加强社会建设,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。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,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。要多谋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忧,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在学有所教、劳有所得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、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,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。

 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,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,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提高人民健康水平,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。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,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、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。

  本报记者 李勇

  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。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事关国家发展、人民幸福。

  10年,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,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,“民生”成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词。一张张沉甸甸的“民生成绩单”,温暖着亿万百姓的心。

  民生连着民心,民心凝聚民力。连日来,湖南代表团的代表们围绕民生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大家一致认为,要以更大力度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,把事关百姓的工作一项一项抓好,一件一件落实,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,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、更有尊严。

  【连线】

  紧扣“三最”破难点,

  “雪中送炭”办实事

  益阳市委书记 马勇

  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民生,提出了今后民生改善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,为百姓勾勒出未来生活新图景,给民生问题解决提供了广阔的思路,让人们读出了执政党把握民生脉动的现实追求。

  结合益阳实践,我认为,要把民生改善当作党委、政府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。益阳市委在总体工作布局中,明确提出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,将民生改善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同布置、同检查、同步推动,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好效果。这其中,一个核心环节就是通过本级财政“挤出钱来”办民生,通过各种社会资金“筹出钱来”办民生,通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“要出钱来”办民生,通过政府融资平台“融出钱来”办民生。

  改善民生“有为”,百姓心中“有位”。做好民生改善工作必须紧扣“三最”主题,不断突破民生难点,真正让群众满意。益阳作为经济后发地区,财政实力不强,怎样整合好财政资源,突出工作重点,提高投入效率,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满意就显得很重要。在这方面,我们紧扣“三最”来开展民生工作,同时,把民生工作的重点放在真正为低收入群体“雪中送炭”上来。2009年,我带队去了安化山区的一个村,发现一些老百姓住房条件很差,感觉很震撼。回去之后,我们组织了5个县(市、区),对口援建安化县的5个贫困乡镇,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住房等问题。

  保障和改善民生,口号最好喊,实事最难办。确保民生改善工作落到实处,需要动员和带领各级干部真心实意推进民生工程。当前,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,农村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。我们要坚决贯彻为民办实事的要求,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发展,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。通过制度创新,激活农村要素活力,加快农村变革,加快农民增收步伐,更快推进农村全面小康。

  依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

  郴州市委书记 向力力

  民生连着民心,民生就是民心。党的十八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部署。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,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。

  解决民生问题,归根结底要依靠加快发展、科学发展。没有发展,民生的改善就是无源之水。实践证明,越是大发展、快发展、好发展,越能够最大程度地凝聚人心、改善民生,越能够提升党委、政府的公信力。

  郴州前些年出现的腐败案,其实质是少数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理念的丧失,是对民心的严重打击,是对民生事业的严重破坏。民心思富、思强、思变的愿望十分迫切。近3年来,郴州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,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。今年1至9月,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40.9亿元,同比增长12.3%,增幅居全省第二位。民调排名显示,党和政府公信力有了空前提高,根本是我们应发展所需,顺应民心所盼,高扬发展的主旋律,坚持了民生优先、共建共享的理念,让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
  郴州要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,需从4个方面努力。一是进一步加快科学跨越发展。力争到2014年,提前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目标任务,实现生产总值、财政总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“三个翻番”,力争跻身和站稳全省发展第一方阵。二是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,实行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反哺农村,形成城乡良性互动、协调共进的局面。三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切实做好“山、林、水”等生态文章,努力将郴州打造成宜居利居乐居的山水名城。四是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,加快与人民福祉息息相关的社会建设,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。重点抓好“基本民生”,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;切实保障“底线民生”,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;大力解决“热点民生”,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。

  舍得投入,舍得花钱

 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、厅长 史耀斌

  保障和改善民生,要有实实在在的举动、真金白银的投入,要舍得在改善民生上投入,在保障民生上花钱。

  立党为公、理财为民是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特征。10年来,湖南财政始终牢固树立民生为本的理财理念,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改革发展的依归,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,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。民生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。2011年,全省财政支出达到3465.84亿元,其中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2274.3亿元,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达到65.6%。民生保障的标准不断提高,范围不断扩大,机制不断健全。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为例,2006年,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是676元,几年下来,这一标准不断提高,目前已经达到约1500元。

  实践证明,改善民生,落实到财政部门,就是要始终把民生摆在头等位置,把社会受益度作为衡量财政政策效果的主要标准。

  当前,老百姓民生诉求更加广泛,民生支出保障任务更加繁重。我们要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,让财力向民生倾斜,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,稳步提高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,新增财力65%以上用于民生支出。让财力向弱势群体、困难群众、贫困地区倾斜。加大扶贫助残财政投入力度,加快贫困山区困难群众脱贫解困力度。要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和水平。要根据经济发展实际,逐步提高教育、医疗、就业、养老、住房保障等补助标准,建立低收入群体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。

  居民收入差距大、分配不公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。我们要扎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,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,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,实现“十二五”居民收入倍增目标,逐步缩小城乡、部门、产业、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,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
  (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)

  【故事】

  再不担心看不起病

  本报记者 李勇 通讯员 李先志 李学锋

  “我再不担心看不起病了!”11月5日,64岁的蓝山县新圩镇上源村村民李先红提着一袋药,高兴地走出了镇中心卫生院。

  李先红患有“急性咽喉炎”和“内耳眩晕症”等多种疾病,是个老病号了。以前,她有点儿怕上医院看病,因为每次进了医院,打针拿药随便就是几十上百元,医疗费用成了她的一块心病。现在可好了,看门诊10元,住院100元,其余费用全报销,李先红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不少。

  住院只要100元?记者走进卫生院病房探个究竟。村民田阳生,今年85岁,患有脑梗塞,他这是今年第2次来新圩中心卫生院住院了。在病房照顾他的孙女田燕比划着跟我们细算了一笔账——

  “过去爷爷一患病,就往郴州跑,路途远、花钱多,挺折腾的。去年,县里在乡镇卫生院实施‘10+100’后,家人就把爷爷送到这里来治疗。这次爷爷住院共花了1500多元,但实际我们只交了100元钱。”

  2011年,蓝山县率先在全国提出乡镇卫生院“10+100”新农合补偿模式,即乡镇卫生院门诊自付10元,住院自付100元,其余费用新农合全额报销。这种“起付线外全报销”支付模式运行一年多以来,累计为参合农民减少医疗负担4000余万元。

  但乡、村医疗机构受技术、设备等限制,只能诊治小病、常见病,大病还得在县级医院解决。蓝山县卫生局局长吴友忠介绍,从7月1日起,蓝山在县级公立医院实行“50+600”、“20+300”新农合补偿支付模式,即参合农民在县中心医院门诊就诊50元内据实支付,50元以外的费用由新农合全额补偿。在县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20元内据实支付,20元以外的费用由新农合全额补偿。在县中心医院住院每人次自付600元。县妇幼保健院住院每人次自付300元,其余基本医疗费用新农合全额报销。

  “小病忍,大病挨,重病才往医院抬”,这是以前农民怕看病的形象说法。“现在老百姓敢住院了。农民小病不出乡,大病不出县,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就医负担。”蓝山县委书记魏湘江说,蓝山实施医改新政后,不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、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民生,而且搞活了医院,留住了人才,医院不但没有“冷”,反而比医改前更“热”,全县医患纠纷同比也下降了75%。

  【数说】

  2007年到2011年,全省财政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累计达7344.6亿元,年均增长23.8%。

  2007年至2011年,我省共解决了108万户城镇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。

  截至2011年底,全省城镇职工、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248.21万人,参保率97%;新农合参合人数达4654.96万人,参合率97.24%,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。

  2007年以来,全省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,年均救助困难群众800多万人。

要闻速递

专题推荐